祛风湿善分清浊的萆薢是治膏淋要药
为什么萆薢在全国范围内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原来萆薢的品种有很多,在我国多个省份都有生产,别名也很多,有的地方叫做蛇头草,有的地方叫做粉萆薢,还有地方叫川萆薢、黄萆薢、土黄连、黄姜、赤节、土薯蓣、竹木等等,都具有治疗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等的功效。
现代广泛使用的一个方剂叫萆薢分清饮来治疗膏淋和风湿,最早记载于《杨氏家藏方》,是由宋朝的杨谈所撰写。杨谈自幼饱读医书,对于行医看病,向来都是严谨客观,在书籍整理撰写方面规规矩矩,给后世医家留下了丰富的医学资源。
说起萆薢分清饮,还有一个故事,话说有个病人痛苦不堪,前来向杨谈探寻方药以解决周身的不适。杨谈看到病人后,还没等他开口,病人就说自己小便不爽,尿时白如米泔水,陆陆续续已多日。杨谈帮其把了脉,看了舌象。思索了须臾,便写下了萆薢分清饮的组方。病人便去药房抓药熬汤,服了几剂药,小便开始不浑浊了,就来杨谈家登门拜谢。
萆薢谐音必泻,必下,一定会泻下的意思,好像在说它祛风湿肯定行。萆薢性平味苦,入肾胃经,除了上面说的萆薢分清饮外,还可以有其他配伍,如萆薢配伍怀牛膝,萆薢祛风湿、止痹痛,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二者合用扶正祛邪并施,用于治疗着痹之肢体重痛、腰膝酸软等症。萆薢配伍石菖蒲,萆薢利湿而祛浊,石菖蒲芳香通窍而除湿,二者为伍而其利湿化浊之功更著,用于治疗湿浊不化之尿浊、尿频等症。萆薢配伍威灵仙:萆薢祛风除湿,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二者合用,则祛风除湿之功效更强,用于治疗行痹、着痹之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者。萆薢配伍益智仁:萆薢利湿祛浊、除痹止痛,功擅除湿,以分利为主,益智仁温脾止泻摄唾、补肾固精缩尿,长于温补以固涩为主,二者合用,共奏温补脾肾、通利小便、分清别浊之功效,用于治疗肾阳式微、下焦虚寒之小便白浊、频数无度、淋漓不爽以及妇女带下等症。下面具体介绍几个经验方:
①治阴痿失溺:萆薢6克,附子4.5克。合煎汤内服。(《泉州本草》)
②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白浊,频数无度,漩面如油,光彩不定,漩脚澄下,旋如膏糊;或小便频数,虽不白浊,亦能治疗:益智仁、粉萆薢、石菖蒲、乌药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盐一捻,同煎至七分,温服,食前。(《杨氏家藏方》萆薜分清饮)
③治白带日久,体力衰弱:怀山药30克,萆薢24克,莲子9克,水煎,食前温服。(《陕西中医验方选编》)
④治杨梅疮,不问新旧溃烂,或筋骨作痛:川萆薢,每次用一两,以水三盅,煎二盅,去渣,不拘时,徐徐温服。(《外科发挥》萆薢汤)
⑤治肠风、痔漏:萆薢(细锉)、贯众(逐叶擘下了去土)等分。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服。(《孙尚药方》如圣散)
⑥治风湿腰痛,久湿痹不散:萆薢、杜仲(去粗皮,炙)各三两,枸杞根皮(洗)五两。上三味,细锉,用好酒五升,于净瓶内浸密封,重汤煮两时许,取出候冷,旋暖不拘时饮之,常令微醉。(《圣济总录》萆薢酒)
《萆薢》
位卑守底线,
气正分清浊。
风湿毒必泻,
默默呵护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