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辛、苦,寒。入肺、胃经。
疏散风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1.用于外感风热,咽喉红肿疼痛。
本品疏散风热,且能利咽,临床应用以风热表症兼有咽喉肿痛者为宜,常配合桔梗、银花、连翘等同用。
.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牛蒡子散风热而透疹,对麻疹初起、疹出不畅者,往往配升麻、葛根、蝉蜕、薄荷等同用。
3.用于咳嗽咯痰不畅。
牛蒡子散风热,宣肺气,祛痰而止咳,故外感风热,咳嗽不畅痰多者,往往用为要药,可配荆芥、桔梗、甘草等同用。
4.用于疮痈肿痛等症。
牛蒡子配黄连、板蓝根等又能清解热毒,对热毒疮痈有一定疗效。
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熟牛蒡、炒牛蒡(炒微焦用)
1.牛蒡子辛苦而寒,主要有透发与清泄两种功效,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解热毒。但本品透发的力量较弱,并无发汗作用,故在用于感风热或透发麻疹时,须与薄荷同用,始能收透发之效。至于它的清泄热毒的作用,则较显著,无论咽喉红肿,痄腮肿痛,疮痈肿毒以及痰热咳嗽等症,都可适用,常与银花、连窍等配伍。
.牛蒡子疏散风热的作用,与薄荷相似,常配合同用,唯牛蒡清热解毒之功较优,薄荷解表发汗之力较强。
3.由于它性寒滑利,能滑肠通便,故脾虚腹泻者忌用;痈疽已溃、脓水清稀者也不宜应用。
一钱至三钱,煎服。
牛蒡汤《证治准绳》:牛蒡子、大黄、防风、薄荷叶、荆芥穗、甘草。治咽喉肿痛、丹毒。
牛蒡子的禁忌(选自《本草害利》)其性冷而滑利,痘家惟宜血热便闭之症,若气虚色白,大便自利,或泄泻者,切勿妄投。痧疹不忌,泄泻用之不妨,痈疽已溃,非便闭亦不宜服。
辛苦而寒,泻热散结除风,宣肺气,清咽喉,理痰嗽,通行诸经,开毛窍除热毒,散诸肿疮疡为痘疹要药。
七月采子,十月采根。凡用子,拣净以酒拌蒸,待有白霜重出,以布拭去,焙干捣粉。用根,以竹刀刮去土,生布拭了,捣绞取汁用。
牛蒡子图片(1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