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中医治疗
痛风归属于历节病、痹症范畴,多见于中年形体丰腴或嗜饮酒及喜进膏粱肥甘之人为多;关节疼痛以夜半为甚,常见于跖关节,可累及全身关节,红肿且有结节,重者溃流脂液。从病因来看,湿浊之邪是病因之一,湿浊瘀滞内阻,是其主要病机,且此湿浊之邪,不受之于外,而生之于内,所以泄化浊瘀是其主要治则。
治痛风常用的处方用药:土茯苓、萆解、薏苡仁、威灵仙、泽兰、泽泻、秦艽是泄浊解毒之良药,伍以赤芍、地鳖虫、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则可促进湿浊泄化,逐散瘀结,推陈致新,增强疗效,能明显改善症状。
?痛风散组成:苍术12g、黄柏15g、川牛膝10g、薏苡仁30g、粉萆薢20g、泽泻15g、土获苓30g、泽兰15g、苏木10g、大黄10g。功效: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用法:水煎服。注意事项:禁食啤酒,海鲜,豆制品及辛辣食物。此方适用于急性期湿浊偏盛者,大多数病例在服药2~3天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根据病情,可适当加减,效果良好。
蕴遏化热者:可加清泄利络之葎草、虎杖、三妙丸等。
痛甚者:伍以全蝎、蜈蚣、延胡索、五灵脂以开瘀定痛。
漫肿较甚者:加僵蚕、白芥子、陈胆星等化痰药,可加速消肿缓痛。
关节僵肿,结节坚硬者:加炮甲、蜣螂、蜂房等可破结开瘀,既可软坚消肿。如在急性发作期,宜加重土茯苓、萆薢之用量,并依据证候之偏热、偏寒之不同,而配用生地、寒水石、知母、水牛角等以清热通络;或加制川乌、草乌、川桂枝、细辛、仙灵脾、鹿角霜等以温经散寒,可收消肿定痛、控制发作之效;体虚者,又应选用熟地黄、补骨脂、骨碎补、土元、黄芪等以补肾壮骨;腰痛血尿时,可加通淋化石之品,如金钱草、海金沙、石苇、滑石、大小蓟、白茅根等。
?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