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91~94]
患者,女,49岁。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两目干涩,腰膝酸软,面色晦暗;舌淡暗,脉沉弱。
91.根据临床表现,该患者的中医辨证是
A.气血两虚
B.肝肾不足
C.脾不统血
D.瘀血阻络
E.阴虚火旺
92.根据辨证结果,应选用的治法是
A.补益肝肾,固冲止血
B.益气补血,化瘀止血
C.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D.活血化瘀,温经止血
E.滋肾降火,育阴止血
93.根据治法,宜选用的方剂是
A.健固汤加减
B.调肝汤加减
C.丹栀逍遥散加减
D.归脾汤加减
E.逐瘀止崩汤加减
94.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症状好转,血量减少,要求改服中成药,应选用的中成药是
A.定坤丹
B.乌鸡白凤丸
C.女金丸
D.安坤赞育丸
E.坤宁丸
[95~96]
患者,男,64岁。因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3年余就诊。3年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而量多,尿液浑浊而黄,大便干燥秘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平素嗜好肥甘厚味,长期饮酒,每天白酒半斤,运动量少,体重从Kg下降至80Kg,查空腹血糖9.0mmol/L,西医诊断为糖尿病,中医诊断为消渴病,辨证为阴虚燥热证,处方如下:
中药汤剂为玉女煎加味:煅石膏30g,熟地黄20g,麦冬15g,知母10g,怀牛膝10g,天花粉15g,共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药:盐酸二甲双胍片mg*20片,mg/次,3次/日。
中成药:清胃黄连丸9g*10丸,1丸/次,2次/日。
95.执业药师审核处方时,应指出玉女煎加味处方存在的问题是
A.煅石膏应是生石膏
B.熟地黄应是生地黄
C.麦冬应是天冬
D.怀牛膝应是川牛滕
E.知母应是浙贝母
96.执业药师对该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时用药建议错误的是
A.中药汤剂与西药隔开30分钟以上服用
B.应戒酒,以免影响盐酸二甲双胍的疗效
C.清胃黄连丸为蜜丸,宜改用清胃黄连片
D盐酸二甲双胍片与清胃黄连丸同时服用
E.清胃黄连丸苦寒伤胃,不可过量或久服
[97~99]
患者,男,55岁。有糖尿病病史,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97.根据临床表现,该患者的中医辨证是
A.胃火炽盛
B.肾阴亏虚
C.阴阳两虚
D.脾胃气虚
E.肝火上扰
98.根据辨证结果,应采的治法是
A.清胃泻火
B.滋养肾阴
C.健脾益气
D.清肝泻火
E.阴阳双补
99.根据治法,应用的方剂是
A.参苓白术丸加减
B.金匮肾气丸加减
C.白虎汤加减
D.杞菊地黄丸加减
E.龙胆泻肝丸加减
[~]
患者,男,78岁。既往高血压病10余年,3年前患者晨起锻炼时出现右上肢麻木不仁,继则活动不利后发展至右下肢乏力,活动不利,摔倒在地,医院,经治好转出院。现症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謇涩,伴头晕头痛,肢体震颤,面赤耳鸣,腰酸,纳差,夜寐不安,多梦,小便频数,偏黄,夜尿3次,大便偏干,每4天1次;舌质红,苔薄黄,脉弦长有力,尺脉沉。
4月10日检查:ALT35U/L,AST35U/L,γ-GTd/L,ALP89U/L,Crl60umol/L,BUN8.5umol/L;头颅核碳显示:左侧基底节区多发梗塞灶。西医诊断为:1.脑卒中2.高血压病3.帕金森综合征。
中医辨病为中风,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临床用药如下:
用药日期
药物名称
规格
用量
用法
3月2日至今
苯磺酸氨氯地平
5mg/片
5mg/次
gd.po
3月2日至今
左旋多巴/苄丝肼
mg/25mg/片
1片/次
tid.po
3月2日至今
阿司匹林肠溶片
mg/片
mg/次
qd.po
3月2日至今
阿托伐他汀钙
10mg/片
10mg/次
qn.po
4月12日开始服用中药汤剂,处方为:怀牛膝15g,生龙骨(捣碎,先煎)30g,生牡蛎(捣碎,先煎)30g,生白芍20g,天冬15g,生麦芽15g,代赭石(捣碎,先煎)30g,茯神10g,制首乌30g,玄参15g,石菖蒲10g,远志6g,地龙10g,甘草6g。共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患者服中药汤剂14剂后出现恶心,纳差,乏力,肝功能检查显示;ALTU/L,AST85U/L,γ-GT85U/L,ALP85U/L。执业药师结合中药处方,分析导致此问题的可疑中药是
A.生龙骨
B.制首乌
C.茯苓
D.地龙
E.石菖蒲
.患者停服汤药后开始服脑立清,3天后出现肢体震颤加重,肌张力增高,分析该患者用药存在的问题是
A.脑立清中含有冰片、薄荷脑可能减弱左旋多巴/苄丝肼的效应
B.脑立清中含有珍珠母、赭石可能减弱左旋多巴/苄丝肼的效应
C.脑立清中含有薄荷脑、猪胆汁可能减弱左旋多巴/苄丝肼的效应
D.脑立清中含有熟酒曲、酒曲可能减弱左旋多巴/苄丝阱的效应
E.脑立清中含有清半夏、牛膝可能减弱左旋多巴/苄丝肼的效应
[~]
患者,女,51岁。因反复胸闷、胸痛2年余就诊。2年前因琐事与人争吵后,出现左前胸胀痛,伴胸胁胀闷,心悸,休息后缓解,未予重视。此后,胸闷胸痛反复发作,多于情绪波动后症状加重,严重时可放射至左后肩。患者情志抑郁,善太息,纳差,寐欠安,小便黄,大便稠;唇舌紫暗,脉弦涩。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10余年,对酒精过敏。临床给予血脂谱、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等检查,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断为胸痹,辨证为气滞血瘀证,处方如下:
中药汤剂:柴胡10g,赤芍10g,炒枳壳10g,生甘草10g,桃仁10g,红花9g,生地黄15g,川牛膝10g,当归9g,党参15g,炙乳没(各)6g,桔梗9g,川楝子15g,延胡索粉(分冲)3g。共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中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10ml×12支,10ml/次,3次/日;复方丹参滴丸25mg×丸,10ml/次,3次/日;速效救心丸40mg×丸,舌下含服10粒,必要时服用;茵栀黄口服液10ml×10支,10ml/次,3次/日。
.执业药师在审核该患者的中药饮片处方时,应指出处方存在的问题是
A.党参与赤芍属配伍禁忌
B.生地黄的每日剂量超量
C.川楝子的每日剂量超量
D.延胡索粉的脚注错误
E.炙乳没应是炙乳香
.对上述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分析,正确的是
A.汤剂与复方丹参滴丸同时服用,属于重复用药
B.汤剂与血府逐瘀口服液同时服用,属于重复用药
C.汤剂与速效救心丸同时服用,属于重复用药
D.汤剂与茵栀黄口服液同时服用,属于重复用药
E.复方丹参滴丸与茵栀黄口服液同时服用,属于重复用药
.执业药师给该患者发放药品的用药交待,正确的是
A.中药汤剂每日1剂,每剂煎煮2次,每次服用毫升
B.所服汤剂及成药中含赤芍、生地黄、冰片等寒凉之品,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
C.中药汤剂对胃肠有轻微刺激,应在早、晚餐前服用
D.复方丹参滴丸必须舌下含服,每次10丸,每日3次,长期服用
E.速效救心丸应舌下含服,每次10丸,每日3次
.该患者在服用中药治疗的第2天,胃脘部不适加重,并伴恶心呕吐症状,执业药师对此中现象的分析,最恰当的是
A.所服中药汤剂中含有红花,可能存在消化道刺激
B.所服中成药中含有丹参,可能存在消化道刺激
C.所服血府逐淤口服液中含有酒精,可能存在消化道刺激
D.所服中药剂中含有炙乳没,可能存在消化道刺激
E.所服中药延胡索应该煮后再入药,可避免消化道刺激
[~]
患者,男,85岁。动作迟缓,健忘恍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齿摇发脱;舌淡红,苔白,脉沉无力。
.根据临床表现,该患者的主要病位是
A.脑
B.肾
C.心
D.肝
E.脾
.根据辨证要点分析,该患者的症候是
A.肾精不足
B.脑髓亏虚
C.心肝两虚
D.心肝血虚
E.脾气不足
[~]
患者,女,42岁。经血淋沥不断月余,气短懒言,倦怠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无力。
.该病的病位在
A.脾
B.心
C.肝
D.肺
E.肾
.中医辨证是
A.气血两虚
B.肝肾不足
C.气随血脱
D.气虚血瘀
E.精血亏虚
.治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少腹逐瘀丸
B.安坤赞育丸
C.宫血宁胶囊
D.乌鸡白凤丸
E.人参健脾丸
91.B肝肾不足症见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沥不尽,色淡质稀,两目干涩,腰膝酸软,面色晦暗;舌淡暗,脉沉弱。
92.A属于肝肾不足,治以补益肝肾,固冲止血。
93.B肝肾不足导致的崩漏,常用方剂为调肝汤加减。
94.D肝肾不足导致的崩漏,常用中成药为安坤赞育丸、鹿角胶颗粒和妇科止血灵。
95.A生石膏味辛、甘,性大寒,清火而不伤阴,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能。煅石膏具收敛、生肌、敛疮、止血的功能。阴虚燥热证,治以养阴润燥,煅石膏应是生石膏。
96.D清胃黄连丸中含有甘草,与降糖药(盐酸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消渴丸)联用降低疗效。
97.D脾胃气虚症状常见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98.C脾胃气虚证,治以健脾益气。
99.A脾胃气虚证,常用方剂为参苓白术丸加减。
.B含蒽醌类的中药,如大黄、虎杖、何首乌等,不宜与碱性西药联用,因蒽醌类化学成分在碱性溶液中易氧化失效。
.B含钙、镁、铁等金属离子的中药或中成药(珍珠母、赭石),不能与左旋多巴联用,会影响其吸收,降低疗效。
.C川楝子的每日剂量为5~10g,处方中所用剂量为15g,属每日剂量超量。
.B血府逐瘀汤口服液药物组成为炒桃仁、红花、地黄、川芎、赤芍、当归、牛膝、柴胡、桔梗、麸炒枳壳、甘草。与题干中汤剂属于重复用药。
.B汤剂内服一般采取二煎煎法,有些滋补药可以煎三次,每次煎得药液约毫升,合并后分2~3次服用。服用中药是要用寒远寒,用温远温,服用寒凉之药品期间应忌食生冷之品。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中药应在饭后服用。滴丸主要供口服,有些舌下含服。
.D炙乳没入煎剂常致汤液混浊,胃弱者多服易致呕吐,故用量不宜过大,胃弱呕逆者慎服。
.B辨证要点:腰膝酸软,耳鸣,齿摇发脱。说明患者的主要病位在于肾。
.A辨证要点:腰膝酸软,耳鸣,齿摇发脱,主要病位在于肾。加之,苔白,脉沉无力,说明肾精不足。
.A辨证要点:经血淋沥不断(出血症状),气短懒言,倦怠乏力,病位在脾。
.A辨证要点:气短懒言,倦怠乏力,面色苍白。说明气血两虚。
.D辨证要点:经血淋沥不断(出血症状),气短懒言,倦怠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无力。说明患者是气血两虚证导致的崩漏,治法:补血益气止血,常用中成药为乌鸡白凤丸、定坤丹、同仁乌鸡白凤口服液等。
中药一
[~]
患者,女,42岁。患白带增多、阴部瘙痒半年,医生诊为湿热下注,处以内服中药并外用妇必舒阴道泡腾片。妇必舒阴道泡腾片的处方组成为苦参、蛇床子、大黄、百部、乌梅、硼砂、冰片、白矾、甘草,据文献报道该阴道泡腾片有抗菌消炎作用。
.妇必舒阴道泡腾片处方中具有抗病原体作用的双稠哌啶类化合物的饮片是
A.乌梅
B.苦参
C.大黄
D.百部
E.蛇床子
.按《中国药典》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不属于妇必舒阴道泡腾片的控制菌是
A.梭菌
B.霉菌
C.白色念珠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按《中国药典》规定,妇必舒阴道泡腾片应检查
A.发泡量
B.溶化性
C.溶出度
D.融变时限
E.分散均匀性
.妇必舒阴道泡腾片处方中含有抗菌作用化学成分为的中药是
A.甘草
B.乌梅
C.百部
D.大黄
E.蛇床子
[~]
某外科医师善治疮肿瘰疬、乳腺增生等,常用中成药小金丸(糊丸),用后每能收敛。该药处方有人工麝香、木鳖子(去壳去油)、制草乌、枫香脂、醋乳香、醋没药、五灵脂(醋炒)、酒当归、地龙、香墨等,功能散结消肿、化瘀止痛,主治痰气凝滞所致的瘰疬、瘿瘤、乳岩,乳癖。症见肌肤或肌肤下肿块一处或数处,推之能动,或骨及骨关节肿大,皮色不变、肿硬作痛。
.《中国药典》规定,小金丸应检查双酯型生物碱的限量,双酯型生物碱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毒性。处方中含有这类生物碱的中药是
A.制草乌
B.木鳖子
C.枫香脂
D.醋乳香
E.醋没药
.关于处方中醋乳香炮制方法或炮制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醋乳香炮制宜采用文火加热
B.每kg乳香用米醋10kg
C.醋乳香炮制宜先炒乳香至表面微熔再喷入米醋
D.乳香醋炙后刺激性缓和,利于服用
E.乳香醋炙后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的功效
.关于糊丸剂型特点和质量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糊丸含水量不得过9.0%
B.糊丸溶散迟缓,可延长药效
C.糊丸可降低处方中有毒饮片的毒性
D.糊丸按肠溶衣片崩解时限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E.糊丸可缓解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
患者,男,60岁。患慢性支气管炎近10年。近日因感风寒导致病情加重。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稀。医师诊为咳喘,证属风寒水饮,处以功能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的小青龙胶囊。该胶囊的处方组成有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白芍、法半夏、炙甘草。药后诸症缓解。
.目前胶囊剂多由明胶空心胶囊填充制成。关于明胶空心胶囊质量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含铬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二
B.干燥失重应为12.5%~17.5%
C.含重金属不得超过百万分之四十
D.明胶空心胶囊应在30分钟内全部溶化或崩解
E.含羟苯甲酯、羟苯乙酯、羟苯丙酯和羟苯丁酯的总量不得超过0.05%
.方中所用半夏长于祛寒痰,应选用的炮制辅料是
A.生姜与白矾
B.甘草与白矾
C.甘草与生姜
D.甘草与生石灰
E.白矾与生石灰
.方中含有毒成分的中药是
A.桂枝
B.细辛
C.白芍
D.麻黄
E.法半夏
.B苦参中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为双稠哌啶类生物碱,具有消肿利尿、抗肿瘤、抗病原体、抗心律失常、正性肌力、抗缺氧等作用。
.B按《中国药典》规定,阴道、尿道给药制剂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中药制剂还不得检出梭菌。
.A《中国药典》规定阴道泡腾片应检查发泡量。除另有规定外,供试品10片,依法检查,平均发泡体积应不小于6ml,且少于4ml的不得超过2片。
.D该结构式表示大黄酚,大黄中含有大黄酚。
.A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等为双酯型生物碱,具麻辣性,毒性极强,是乌头的主要毒性成分。其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临床应用时需注意。
.B醋乳香炮制方法:取净乳香,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冒烟,表面微熔,喷淋定量的米醋,边喷边炒至表面油亮光泽时,迅速取出,摊开放凉。每㎏乳香,用米醋5㎏。醋乳香刺激性缓和,利于服用,便于粉碎;还能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的功效,并可矫臭矫味。
.D糊丸应检查溶散时限,应在2小时内全部溶散。蜡丸照崩解时限检查法片剂项下的肠溶衣片检查法检查,在盐酸溶液中(9→0)检查2小时,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再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检查,1小时内应全部崩解。
.D明胶空心胶囊崩解时限,应在10分钟内全部溶化或崩解。
.D法半夏长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炮制法半夏时,每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因此,长于祛寒痰的半夏,应用的炮制辅料为甘草和生石灰。
.B该结构式表示马兜铃酸Ⅰ,细辛中含有马兜铃酸Ⅰ,具有明显的肝肾毒性。中药二
[~]
患者,男,56岁。1年前被确诊为肾结石,慢性肾炎,前列腺增生症。刻下血尿1天,伴腰腹疼痛、排尿不畅。经碎石治疗后,为巩固疗效,请中医诊治。因工作繁忙无暇煎药,要求服用中成药。医师遂处以排石颗粒,以善其后。
.依据排石颗粒的使用说明书,药师特别指出应慎用排石颗粒的症状是
A.结石嵌顿时间长
B.排尿不畅
C.淋沥涩痛
D.单肾结石
E.结石直径≤1.5cm
.3个月后,患者又请中医诊治。诉云:连服排石颗粒月余,经复查肾结石已基本消除。问诊得知,今日尿中蛋白增加,少量血尿,并伴有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面目四肢水肿、头晕耳鸣等。证属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体虚浮肿,宜选用的成药是
A.萆薢分清丸
B.茵陈五苓丸
C.肾炎四味片
D.肾炎康复片
E.茵栀黄口服液
.1年后,患者再请中医诊治。诉云:服用上药两个月,血尿已止,尿蛋白也减轻,余症均得以缓解,唯时有腰膝酸软、足踝浮肿;之后,遂停药。近日因老朋友聚会小酌几杯,又见尿频、尿急、尿痛、尿线细,并伴小腹拘急疼痛。证属肾气不足、湿热瘀阻,宜选用的成药是
A.三金片
B.癃清片
C.癃闭舒胶囊
D.五苓散
E.八正合剂
.1个月后,患者再次就诊。诉云:连服上述成药4周,刻下尿频、尿急、尿痛、尿线细及小腹拘急疼痛等均已缓解,唯见腰膝酸重、足踝浮肿、小便不利。医师诊其病证为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宜选用的成药是
A.济生肾气丸
B.青娥丸
C.薯蓣丸
D.五苓散
E.杞菊地黄丸
[~]
患者,男,60岁。5年前被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多在夜间发作。发作时顿感胸部胀闷,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并伴有哮鸣音,干咳和发绀。为减轻气喘,常被迫坐起,经西医治疗,病情缓解。为进一步缓解病情遂请中医诊治。因煎药不便,希望服用中成药。
.刻下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症见咳嗽、痰多、喘息气促、动则喘剧,并伴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舌红苔白腻,脉沉而尺弱。证属脾虚痰盛、肾气不固,宜选用的成药是
A.七味都气丸
B.蛤蚧定喘丸
C.固本咳喘片
D.麦味地黄丸
E.人参保肺丸
.上药服用7天,病情稳定,症状又有所缓解。据此,医师嘱其继续服用该成药1月后,患者复来就诊。诉云:因前日嗜食辛辣与感受风寒,病情突然加重,当下气粗痰涌、痰鸣如吼、咳呛阵作、痰黄稠厚,兼大便秘结、发绀。证属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痰瘀伏肺证,宜选用的成药是
A.橘红丸
B.蠲哮片
C.川贝止咳露
D.小青龙糖浆
E.蜜炼川贝枇把膏
.7日后,患者再来诊。诉云:药后痰虽由黄稠转为灰白稀黏,大便由秘结转为通畅,但仍咳嗽痰多、气逆喘促。证属痰浊阻肺,宜选用的成药是
A.清肺抑火丸
B.降气定喘丸
C.礞石滚痰丸
D.止嗽定喘口服液
E.通宣理肺丸
[~]
患者,女,78岁。患高血压病10年,因感冒发热1天就诊于中医。刻下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眩晕、目赤翳障、咽喉肿痛、便秘,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医师诊断为风热感冒、肝阳上亢兼有肠热,遂决定以桑叶配菊花为基础药组方。
.医师以桑叶配菊花作为组方的基础,是因此二药的共同功效是
A.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B.疏散风热,清肺润澡
C.清热解毒,平肝明目
D.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E.清热解毒,清肺润燥
.根据患者咳嗽、咽喉肿痛、便秘等症状,最宜医师选配的药物是
A.葛根
B.牛蒡子
C.板蓝根
D.升麻
E.蔓荆子
.根据患者又兼目赤翳障之症状,最宜医师选配的药物是
A.浮萍
B.薄荷
C.蝉蜕
D.柴胡
E.淡豆豉
.A排石颗粒注意事项:久病伤正兼见肾阴不足或脾气亏虚等证者慎用;双肾结石或结石直径≥1.5cm,或结石嵌顿时间长的病例慎用。
.D①肾炎康复片功能: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清解余毒。主治: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体虚浮肿,症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面目四肢浮肿、头晕耳鸣;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见上述证候者。②萆薢分清丸主治肾不化气、清浊不分所致的白浊、小便频数。③茵陈五苓丸主治肝胆湿热、脾肺郁结所致的黄疸。④肾炎四味片主治湿热内蕴兼气虚所致的水肿。⑤茵栀黄口服液主治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
.C①癃闭舒胶囊功能:益肾活血,清热通淋。主治:肾气不足、湿热瘀阻所致的癃闭,症见腰膝酸软、尿频、尿急、尿痛、尿线细,伴小腹拘急疼痛;前列腺增生症见上述证候者。②三金片、癃清片主治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③五苓散主治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④八正合剂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淋证。
.A①济生肾气丸功能: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主治: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腰膝痠重、小便不利、痰饮咳喘。②青蛾丸主治肾虚腰痛,起坐不利,膝软乏力。③薯蓣丸主治气血两虚、脾肺不足所致的虚劳、胃脘痛、痹病、闭经、月经不调。④五苓散主治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⑤杞菊地黄丸主治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C①固本咳喘片功能:益气固表,健脾补肾。主治:脾虚痰盛、肾气不固所致的咳嗽、痰多、喘息气促、动则喘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见上述证候者。②七味都气丸主治肾不纳气所致的喘促。③蛤蚧定喘丸主治肺肾两虚、阴虚肺热所致的虚劳久咳。④麦味地黄丸主治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痠软,消渴。⑤人参保肺丸主治肺气亏虚、肺失宣降所致的虚劳久嗽、气短喘促。
.B①蠲哮片功能:泻肺除壅,涤痰祛瘀,利气平喘。主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痰瘀伏肺证,症见气粗痰涌、痰鸣如吼、咳呛阵作、痰黄稠厚。②橘红丸主治痰热咳嗽。③川贝止咳露主治风热咳嗽。④小青龙糖浆主治风寒水饮。⑤蜜炼川贝枇杷膏主治肺燥咳嗽。
.B①降气定喘丸功能:降气定喘,祛痰止咳。主治:痰浊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气逆喘促;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见上述证候者。②清肺抑火丸主治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痰黄黏稠。③礞石滚痰丸主治痰火扰心所致的癫狂惊悸,或喘咳痰稠、大便秘结。④止嗽定喘口服液主治表寒里热,身热口渴,咳嗽痰盛;喘促气逆。⑤通宣理肺丸主治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
.D桑叶、菊花均善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肝阳眩晕、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及肝阴不足之视物昏花。
.B①牛蒡子功效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热疹痒;热毒疮肿,痄腮。本品且能滑肠。②葛根主治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烦渴、湿热泻痢等。③板蓝根主治温病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④升麻主治风热头痛、麻疹不透、热毒疮肿、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气虚下陷等症。⑤蔓荆子主治风热头痛、目赤肿痛、风湿痹痛等。
.C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可用于风热或肝热目赤翳障。余四项无明目退翳功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