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绵萆薢 > 绵萆薢性状 > 正文 > 正文

益智仁历代本草汇言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12 18:39:31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www.jk100f.com/m/

益智仁

益智仁为姜科植物益智的成熟果实。主产于广东及广西、云南、福建等地。原植物生于林下阴湿处。喜温暖湿润气候,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或壤土最宜生长。味辛,性温。归脾、肾经。功效温脾开胃摄唾、暖肾固精缩尿。临床用名有益智仁、盐益智仁。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主遗精虚漏,小便馀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安三焦,调诸气。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入盐同煎服,有奇验。

《药类法象》:气热,味大辛。治脾胃中受寒邪,和中益气,治多唾。当于补中药内兼用之,不可多服。

《汤液本草》:气热,味大辛。辛温,无毒。主君、相二火,手、足太阴经,足少阴经,本是脾经药。

《象》云:治脾胃中受寒邪,和中益气,治多唾,当于补中药内兼用之,勿多服。

《本草》云:主遗精虚漏,小便遗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安三焦,调诸气。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之,入盐同煎服,有神效。

《液》云:主君相二火,手、足太阴,足少阴,本是脾药。在集香丸则入肺,在四君子汤则入脾,在大凤髓丹则入肾。脾、肺、肾,互有子母相关。

《药性解》:益智,味辛,性温,无毒,入脾、胃;肾三经。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和中止呕。

按:益智辛温,善逐脾胃之寒邪,而土得所胜,则肾水无凌克之虞矣,遗精诸证,吾知免矣。

《本草发挥》:洁古云:气热味辛,治脾胃中寒邪,和中益气,治人多唾。当于补中药内兼用之,不可多服。

《本草蒙筌》:益智

味辛,气温。无毒。岭南州郡,岁岁有生。去壳取仁,研碎入药。主君相二火,入脾肺肾经。在四君子则入脾,在集香丸则入肺,在凤髓膏则入肾。三经而互用者,盖有子母相关意焉。和中气及脾胃寒邪,禁遗精并小便遗溺。止呕哕而摄涎唾,调诸气以安三焦。更治夜多小便,入盐煎服立效。

《本草纲目》:(宋《开宝》)

时珍曰:脾主智,此物能益脾胃故也,与龙眼名益智义同。按苏轼记云:海南产益智,花实皆长穗,而分为三节。观其上中下节,以候早中晚禾之丰凶。大丰则皆实,大凶皆不实,罕有三节并熟者。其为药只治水,而无益于智,其得此名,岂以其知岁耶?此亦一说也,终近穿凿。

藏器曰:益智出昆仑及交趾国,今岭南州郡往往有之。顾微《广州记》云:其叶似襄荷,长丈余。其根上有小枝,高八九寸,无华萼。茎如竹箭,子从心出。一枝有十子丛生,大如小枣。其中核黑而皮白,核小者佳,含之摄涎秽。或四破去核,取外皮蜜煮为粽食,味辛。晋卢循遗刘裕益智粽,是此也。

恭曰:益智子似连翘子头未开者,苗叶花根与豆无别,惟子小尔。

时珍曰:按嵇含《南方草木状》云:益智二月花,连着实,五、六月熟。其子如笔头而两头尖,长七八分,杂五味中,饮酒芬芳,亦可盐曝及作粽食。观此则顾微言其无华者,误矣。今之益智子形如枣核,而皮及仁,皆似草豆蔻云。

辛,温,无毒。

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安三焦,调诸气。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入盐同煎服,有奇验(志)。治客寒犯胃,和中益气,及人多唾(李杲)。益脾胃,理元气,补肾虚滑沥(好古)。冷气腹痛,及心气不足,梦泄赤浊,热伤心系,吐血血崩诸证(时珍)。

刘完素曰:益智辛热,能开发郁结,使气宣通。王好古曰:益智本脾药,主君相二火。在集香丸,则入肺;在四君子汤则入脾,在大凤髓丹则入肾,三藏互有子母相关之义。当于补药中兼用之,勿多服。

时珍曰:益智大辛,行阳退阴之药也,三焦、命门气弱者宜之。按杨士瀛《直指方》云:心者脾之母,进食不止于和脾,火能生土,当使心药入脾胃药中,庶几相得。故古人进食药中,多用益智,土中益火也。又按洪迈《夷坚志》云:秀川进士陆迎,忽得吐血不止,气蹶惊颤,狂躁直视,至深夜欲投户而出。如是两夕,遍用方药弗瘳。夜梦观音授一方,命但服一料,永除病根。梦觉记之,如方治药,其病果愈。其方:用益智子仁一两,生朱砂二钱,青橘皮五钱,麝香一钱。碾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灯心汤下。

新八。

小便频数,脬气不足也。雷州益智子(盐炒,去盐)、天台乌药等分,为末,酒煮山药粉为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名缩泉丸。(《朱氏集验方》)心虚尿滑,及赤白二浊。益智子仁、白茯苓、白术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白浊腹满,不拘男妇。用益智仁(盐水浸炒)、厚朴(姜汁炒)等分,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永类钤方》)

小便赤浊:益智子仁、茯神各二两,远志、甘草(水煮)各半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空心姜汤下五十丸。腹胀忽泻日夜不止,诸药不效,此气脱也。用益智子仁二两,浓煎饮之,立愈。(危氏《得效方》)妇人崩中:益智子炒碾细。米饮入盐,服一钱。(《产宝》)

香口辟臭:益智子仁一两,甘草二钱。碾粉舐之。(《经验良方》)

漏胎下血:益智仁半两,缩砂仁一两。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白汤下,日二服。(胡氏《济阴方》)

《药鉴》:气热,味大辛。主君相二火,手足太阴经、足少阴经。本是脾经药也,故治脾胃中受寒邪,和中益气。又治多唾,当于补药中兼用之,不可多服。在集香丸则入肺,在四君子汤则入脾,在凤髓丹则入肾,盖脾肺肾互有子母相关之义也。惟其温也,能治虚漏,遗精遗沥。益气安神,又安三焦。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之,入盐煎汤,服有神效。兼以女贞实、川萆薢更妙,乃补不足之剂也。惟其辛也,能调诸气,能散诸郁,能止诸疼。君乌药、木香甚捷,又为辛散之剂也。

《景岳全书》:气味辛温。能调诸气,避寒,治客寒犯胃,暖胃和中,去心腹气滞疼痛,理下焦虚寒,温肾气,治遗精余沥梦泄,赤金带浊。及夜多小便者,取二十余枚,研碎,入盐少许,同煎服之,有奇验。此行阳退阴之药,凡脾寒不能进食,及三焦命门阳气衰弱者皆宜之。然其行性多,补性少,必兼补剂用之斯善。若单服多服,未免过于散气。

《本草经疏》:益智子仁,得火土金之气,故其味辛,其气温,其性无毒。入足太阴,足少阴经。惟辛故所以散结,惟温故所以通行,其气芳香,故主入脾。其禀火土与金,故燥而收敛,以其敛摄,故治遗精虚漏,及小便余沥。此皆肾气不固之证也。肾主纳气,虚则不能纳矣。又主五液,涎乃脾之所统,虚则气虚,二脏失职,是肾不能纳,脾不能摄,故主气逆上浮,涎秽下行。宜东垣用以治客寒犯胃,和中益气,及人多唾。王好古谓益智本脾家药,主君相二火。故用以益脾胃,理元气,补肾虚滑沥。刘河间又谓益智辛热,能开发郁结,使气宣通。皆以其香可入脾开郁,辛能散结,复能润下,于开通结滞之中,复有收敛之义故也。

简误:益智乃脾肾二经之药,其用专在脾,所以亦能入肾者,辛以润之之故也。然其气芳香,性本温热,证属燥热,病人有火者,皆当忌之。故凡呕吐由于热,而不因于寒;气逆由于怒,而不由于虚;小便余沥由于水涸精亏内热,而不由于肾气虚寒;泄泻由于温火暴注,而不由于气虚肠滑,法并忌之。

《雷公炮制药性解》:益智,味辛,性温,无毒,入脾、胃、肾三经。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和中止呕。去皮,盐炒用。

按:益智辛温,善逐脾胃之寒邪,而土得所胜,则肾水无凌克之虞矣,遗精诸证,吾知免矣。

《本草乘雅半偈》:益智子(宋开宝)

智者心有所知,知必有言,岂不知岁耶。

辛温,无毒。

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利三焦,调诸气。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入盐同煎服,有奇验。

曰∶出昆仑国,及交址,今岭南州郡,往往有之。顾微广州记云∶叶似荷,长丈余;根上有小枝,高七八寸;无花萼;另作叶如竹箭,子从心出。一枝有十子丛生,大如小枣。核黑皮白,核小者佳,含之能摄涎秽;或四破去核,取外皮蜜煮为粽,味极辛美。晋卢循遗刘裕益智粽,即此是矣。嵇康草木状云∶益智子,二月连花着实,五六月方熟,子如笔头,两头尖,长七八分,杂五味中,饮酒芬芳,亦可盐曝,及作粽食。顾微言无华者误矣。

曰∶苏长公益智子记,言海南产益智,花实皆长穗,而分为三节。观其上中下节,以候早中晚禾之丰凶。大丰则皆实,大凶皆不实,罕有三节并熟者。其为药只治水,而无益于智,其得此名,岂其知岁耶?频湖备录其记,嫌其终近穿凿耳。盖不知五脏有七神,脾土舍其两,曰意与智。意者,脾土之体;智者,脾土之用。益智子,益脾智之土用,因名益智耳。顾茎发中央,缀子十粒,具土体之位育,土用之成数,昭然可征矣。尚书曰∶土爰稼穑。缘土以生物为用,而爰生稼穑。最得土气之真,即拈以征土体之肥瘠淳暴,寒暖优劣之为性也。是知益智,既益土用之智,应与上中晚禾,互为丰凶者以此。其为药以治水,亦有故焉。盖水体润湿,水用动流,所赖挟持,不致泛滥者,维土体用,用作堤防。堤防疏泄,则为漏为沥,为遗为滑,甚则为崩为溃,为泛为滥矣。味辛气温,功齐火热者,脾以阳为用也。于是上中下焦,亦得藉之以验丰凶。此非益于智,奚得此名。岂唯知岁,毋嫌穿凿。

《本草易读》:益智仁

内容:辛,温,无毒。益气安神,补脾和胃。理小便之频数,调遗精之虚滑。梦泄赤浊之疾,吐血崩中之。遗尿因热者勿用。出昆仑及交趾岭南。苗叶花根,与豆无异,惟子小尔。二月花,连着实,五六月熟,子如笔头,而两头尖长。今之益智子,形如枣核,而皮及仁皆似草豆蔻云。

小便数,同乌梅末,酒煎山药,丸服。(验方第一。)

赤白浊,同茯苓末服。(第二。)

腹胀忽泻,诸药不效,此气脱也。水煎服一两立已。(第三。)

崩中,为末,米汤下。(第四。)

香口,同甘草末舐之。(第五。)

漏胎下血,同砂仁末服。(第六。)

《本草新编》:益智,味辛,气温,无毒,入肺、脾、肾三经。能补君、相二火,和中焦胃气,逐寒邪,禁遗精溺,止呕哕,摄涎唾,调诸气,以安三焦。夜多小便,加盐服之最效,但不可多用,恐动君相之火也,然能善用之,则取效甚捷。大约入于补脾之内则健脾,入于补肝之内则益肝,入于补肾之中则滋肾也。

《本草备要》:燥脾肾,补心肾。

辛热。本脾药,兼入心肾,主君相二火。补心气、命门、三焦之不足,心为脾母,补火故能生土。能涩精固气,《本草》未载。又能开发郁结,使气宣通,味辛能散。温中进食,摄涎唾,胃冷则涎涌。缩小便。肾与膀胱相表里,益智辛温固肾。盐水炒,同乌药等分,酒煮,山药糊丸。盐汤下,名缩泉丸。治呕吐泄泻,客寒犯胃,冷气腹痛,崩带泄精。涩精固气,因热而崩浊者禁用。

《本经逢原》:益智子,辛温,无毒。

益智行阳退阴,三焦命门气弱者宜之。脾主智,此物能益脾胃,理元气,补肾虚滑精,胃虚多唾,女人崩漏。治心气不足梦泄,液多小便,及冷气腹痛,于土中益火也。《集验方》缩泉丸,治脬气不足,方用益智子盐炒去盐,与乌药等分为末,酒煮山药粉为糊,丸如梧子大,空心盐汤下七十丸。丹方治夜多小便,取二十四枚,入盐同煎,服之有验。按:益智功专补火,如血燥有火,湿热暴注,及因热而遗浊,色黄干结者,不可误用也。

《本草经解》:气温,味辛,无毒。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利三焦,调诸气。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入盐同煎服,有奇验。(盐水炒)益智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其主遗精虚漏者,气温益肝,肝气固,则不遗泄也。其主小便余沥者,味辛益肺,肺主气,气能收摄,膀胱禀气化而行,所以膀胱亦固也。辛益肺,肺主气,所以益气,气足则神安,故又安神。补不足者,辛温之品,补肝肺阳气之不足也。三焦者,相火之腑;辛温益阳,故利三焦。肺主气,味辛润肺,所以调诸气,小便气化乃出。益智固气,所以小便多者,煎服有效。

《本草从新》:益智子,燥脾胃、补心气命门。

辛热。本脾药。兼入心肾。主君相二火。补心气命门之不足。能涩精固气。又能开发郁结。使气宣通。温中进食。摄唾涎。(胃冷则涎涌。)缩小便。(肾与膀胱相表里、益智辛温固肾、盐水炒、同乌药等分、酒煮山药糊丸、盐汤下、名缩泉丸。)治客寒犯胃。冷气腹痛。呕吐泄泻。泄精崩带。血燥有热。因热而崩带遗浊者。不可误人也。出岭南。形如枣核。取仁。盐水炒。(腹胀忽泻不止、诸药不效、浓煎益智饮之。)

《得配本草》:辛,温。入足太阴经气分。能于土中益火。兼治下焦虚寒。开郁散结,温中进食,摄唾涎,缩小便。治冷气腹痛,呕吐泄泻,及心气不足,泄精崩带。

得茯神、远志、甘草,治赤浊。配乌药、山药,治溲数;配厚朴、姜、枣,治白浊腹满。同山药,补脾胃。盐拌炒,去盐研用,或盐水炒亦可。

怪症:腹胀多时,忽泻不止,诸药不效,此气脱也。用益智仁二两,煎浓汁服之,立愈。

《本草求真》:[批]温胃逐冷,温肾缩泉。

益智专入脾、胃,兼入肾。气味辛热,功专燥脾温胃,及敛脾肾气逆,藏纳归源,气逆因寒而起,故以益智散寒为敛,非收敛之敛也。故又号为补心补命之剂。是以胃冷而见涎唾,则用此以收摄,涎唾由于胃冷,收摄亦是温胃,不当作甘补收敛看。脾虚而见不食,脾虚亦是脾寒,不食不可作中空宜实补看。则用此温理。只是散寒逐冷。肾气不温而见小便不缩,则用此盐炒,与乌药等分为末,酒煮山药粉为丸,盐汤下,名缩泉丸,以投。以温为缩,与夫心肾不足而见梦遗山崩带,则用此以为秘精固气。以温为固,非以收涩为固也。若因热成气虚而见崩浊梦遗等症者,则非所宜。今人不审寒热虚实,妄用益智固精,昧甚。此虽类于缩砂密,同为温胃,但缩砂密多有快滞之功,此则止有逐冷之力,不可不分别而审用耳。

《本草便读》:益智仁

补心脾。益火消阴。缩泉止唾。味辛苦。气香性热。固肾培元。暖胃祛寒。呕可平而痛可止。温中进食。滞能宣导郁能开。(益智仁味苦辛。性热气香。入心脾肾。补火生土。能摄纳上下诸气。缩泉止唾。惟芳香之气。独喜归脾。故能启脾胃。进饮食。开郁结。散寒邪。而阴虚有火者为不宜耳。)

《本草撮要》:

内容:味辛热。入足太阴经。功专止遗浊。缩小便。得乌药治小便频数。因热而崩浊者禁用。

《本草害利》:

〔害〕其气芳香,惟性本燥热,病属血燥有热,而崩带遗浊者,皆当忌之。凡呕吐由于热,而不因于寒;气逆由于怒,而不由于虚;小便余沥,由于水涸精亏内热,而不由于肾气虚寒;泄泻由于湿火暴注,而不由于气虚肠滑;法并忌用。

〔利〕补肾扶脾胃,温中进饮食,摄涎唾,缩小便,安心神,止遗浊。辛能开散,使郁结宣通,行阳退阴之药也。

〔修治〕出岭南,形如枣核,取仁盐水炒。五六月熟,其子如笔头,两头尖,长七八分。

《本草分经》:辛,热。脾药,兼入心、肾。温燥脾胃,涩精固气,补心气、命门之不足。又能开发郁结,使气宣通,温中进食,摄唾涎,缩小便。

《玉湫药解》:味辛,气温,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和中调气,燥湿温寒,遗精与淋浊俱疗,吐血与崩漏兼医。

凡男子遗精淋浊,女子带下崩漏,皆水寒土湿,肝脾郁陷之故。总之,木郁亦生下热,而热究不在脾胃。庸工谓其相火之旺,胡说极矣!其脾胃上逆,则病吐血,往往紫黑成碗,终损性命。益智仁温燥湿寒,运行郁结,戊己旋转,金木升降,故治诸证。然非泻水补火,培土养中之药,未能独奏奇功。

去壳,炒研,消食亦良。

《饮片新参》:

形色:色灰黑,如大粒花籽。性味:苦香辛涩。功能:悦脾胃,开神智,摄涎沫,止唾。分量:八分至一钱半。用法:生用。禁忌:胃热液虚者忌用。

《中国药典》本品为姜科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间果实由绿变红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中国药典》益智仁:除去杂质及外壳。用时捣碎。盐益智仁:取益智仁,照盐水炙法炒干,用时捣碎。

1.益智仁能抑制Na+-K+-ATP泵,具有强心作用,还有扩血管作用。

2.益智仁有抑制肠管收缩作用。

3.益智仁有抗癌作用。

4.益智仁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5.益智仁可保Na+排K+,具有利尿作用。

(整理、校对/小K)

(媒体/全思捷)

▼点击查看药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ianbaxie.com/mbjxz/69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绵萆薢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