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荔枝的营养价值荔枝怎么吃才好荔枝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荔枝果肉,具有生津止渴、养血健脾、行气消肿、补心安神、温中止泻、益肝祛痛、降逆止呃、除口臭的作用。荔枝核,具有行滞散气、温中止痛的作用。
在临床上,传统中医经常使用荔枝果肉主治久病体虚、肿瘤瘰疬、淋巴结核、肿毒、痘疹、脾虚久泻、贫血和疾病后津液不足、胃寒痛、疝气痛等症,使用荔枝核主治胃脘痛、疝气痛、妇女血气刺痛、心痛、睾丸肿痛及一切因寒而起的疝疾、胃寒腹痛、气滞呃逆不止、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病症。
内服,生食、煎汤或煮粥食,或烧存性研末、浸酒;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涂患处或调敷。荔枝核,煮汤,或入丸散、服食。
第一,忌多食荔枝。这是因为:一方面荔枝所含的单糖大部分为果糖,果糖比葡萄糖更难被消化吸收,果糖被机体吸收后,还不容易直接被组织细胞氧化利用,需要经一系列酶的催化,才能变成葡萄糖或转变为糖原贮存;另一方面荔枝所含的大量水分,可以稀释胃液等消化液,如果多食荔枝,会使正常饮食量大为减少,甚至完全不能进食,导致低血糖,发生“荔枝病”,轻则,会出现恶心、呕吐、汗出、肢冷、腹痛等症状,重则,会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所以,忌多食荔枝。
第二,口腔溃疡患者忌食荔枝。这是因为:传统中医学认为,荔枝性味甘温,口腔溃疡患者食用后,可以助热生火,加重口腔溃疡患者的病情,不利于治疗。所以,口腔溃疡患者忌食荔枝。
第三,衄血及牙龈肿痛患者忌食荔枝。这是因为:传统中医学认为,衄血及牙龈肿痛之症,多属火热上炎所致。从饮食调理的角度讲,患者宜食寒凉,而不宜食用温热性食物,荔枝温热,多食用以后,会加重衄血及牙龈肿痛患者的病情。因此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明确指出:荔枝“龈肿口痛,或衄血病……及火病人尤忌之。”所以,衄血及牙龈肿痛患者忌食荔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