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的症状而言。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可出现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这里本证是指内科常见的腹痛证。其病因病机是由于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素体阳虚等因素导致气机郁滞,脉络闭阻及脾胃经脉失养所致。
本病中医辨证施治,临床上当辨别其寒热虚实,还应该辨清其病在脏或在腑。因此,腹痛证的治疗,必须根据临床症状表现,结合脉、舌的情况,按八纲辨证,谨守病机,才能作出恰当的治疗。
1、填脐法:
骤然发生腹痛,遇冷或吃生冷食物则痛加重。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沉紧。
白胡椒10粒;吴茱萸1.5克;香附1.5克;炮姜1克;公丁香1克。
诸药混合研为细末。
用脱脂棉薄裹药末如球状,纳入脐中,以手压紧,胶布贴牢。每天换药1次,直至病愈。
略。
2、敷脐法:
腹痛拒按,大便秘结,烦躁,口渴口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桐油毫升;生石膏30克;大黄30克。
先将石膏和大黄共研细末,再用桐油调制如膏。
取药膏敷于脐中外用胶布贴紧。每日换药1次,一般2~3次即可止痛。
3、贴脐法:
中虚脏寒,腹痛时停时发,喜温喜按,饥则痛甚,气短神疲,舌淡苔白,脉沉细。
人参、附子、肉桂、炮姜各3克,蜂蜜适量。
除蜂蜜外,余药共研细粉,加蜂蜜调如膏状制饼。
取药饼贴于脐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
4、填脐法:
气滞腹痛,脘腹胀闷,舌苔薄,脉弦。
高良姜、香附子、台乌药、广木香各等份。
上药共研极细末。
取药末15~20克,填入脐内,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直至病愈。
5、纳脐法: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ianbaxie.com/mbjgn/11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