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歌:猪苓汤用猪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并,小便不利兼烦渴,利水养阴热亦平。
方义:伤寒之邪传入于里,化而为热,与水相搏,遂成水热互结,热伤阴津之证。水热互结,气化不利,热灼阴津,津不上承,故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阴虚生热,内扰心神,则心烦不寐;水气上逆于肺则为咳嗽,流于胃脘则为呕恶,注于大肠则为下利;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为里热阴虚之征。治宜利水清热养阴。
方中以猪苓为君,取其归肾、膀胱经,专以淡渗利水。臣以泽泻、茯苓之甘淡,益猪苓利水渗湿之力,且泽泻性寒兼可泄热,茯苓尚可健脾以助运湿。佐入滑石之甘寒,利水、清热两彰其功;阿胶滋阴润燥,既益已伤之阴,又防诸药渗利重伤阴血。
仲景制猪苓一汤,以行阳明、少阴二经水热,然其旨全在益阴,不专利水。盖伤寒在表,最忌亡阳,而里虚又患亡阴。亡阴者,亡肾中之阴与胃中之津液也。故阴虚之人,不但大便不可轻动,即小水亦忌下通,倘阴虚过于渗利,津液不致耗竭乎?方中阿胶养阴,生新祛瘀,于肾中利水,即于肾中养阴。滑石甘滑而寒,于胃中去热,亦于胃家养阴。佐以二苓之淡渗者行之,既疏浊热,而又不留其瘀壅,亦润真阴,而不苦其枯燥,源清而流有不清者乎?顾太阳利水用五苓者,以太阳职司寒水,故急加桂以温之,是暖肾以行水也。阳明、少阴之用猪苓,以二经两关津液,特用阿胶、滑石以润之,是滋养无形以行有形也。利水虽同,寒温迥别,惟明者知之。
泽泻利水消肿治疗尿不利的功效与白茅根、车前草类似对肾传支严重年代是九、五年以后,治疗就用白茅根车前草代替没有发现不适。也是因猪苓泽泻比车前草、白茅根贵好多的原因,也是一在用于预防。治疗是别人用到也是推荐他用白茅根车前草
泽泻是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但泽泻具有肝毒性、肾毒性,服用不当,能让肝脏、肾脏出现肿胀以及其他中毒症状。除了这些副作用外,本文有介绍到其他的副作用
白扁豆健脾化湿、利尿消肿、清肝明目白扁豆具有健脾化湿的功效,而且还能够利尿消肿,同时还可以起到清肝明目的作用
白茅根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
白茅根泡水喝:白茅根又称兰根、甜草根,是农村常见的一种植物。挖出晒干后,是一味养肝中药。白茅根性寒,具有清热利尿、平息肝火的作用。熬夜、生气常常会引起肝火过旺,肝火过旺容易致使气血瘀滞,脸上就会出现痘痘,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用白茅根泡水喝,能使肝火恢复平稳,保持气血通畅。但体质虚寒者不适合饮用。
白茅根对于肝脏的副作用,主要就是大量应用白茅根等会导致肝功能出现异常,出现肝脏的负担增重。白茅根对于肝脏是没有毒性的,可以在安全剂量下放心使用。白茅根在临床中应用范围较广,主要的功效是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在临床中对于吐血、鼻子出血,都有很好的调整和治疗作用;对于泌尿系感染、水肿、黄疸,效果也不错。白茅根的止血性能是非常强的,所以,在很多时候可以用白茅根粉进行口服,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也可以对于急性肾炎、传染性肝炎等进行辅助治疗。
车前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
车前草药性寒凉,所以孕妇、经期女性、脾胃虚寒者、以及大便溏泄者都不宜服用,以免导致身体不适,危害身体健康。损害肝脏腹泻
猪苓无水湿问题的人不能够服用猪苓,有湿症但是肾脏比较虚弱的人也是不能服用猪苓的,头晕目眩,总是觉得口渴的人也不能使用猪苓
扁豆的功效
扁豆性味甘平,无毒。能有效治疗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等症状。
1、健脾化湿:主治脾虚兼湿,食少便溏;湿浊下注,妇女带下过多。
2、化湿消暑:用于暑湿伤中,吐泻转筋等症。
3、治疗水肿,砒霜中毒,细菌性痢疾。
1、不能食用过量
白扁豆虽然美味营养,但是,不可以一次吃太多,如果吃了太多的白扁豆,可能会导致腹部特别胀。因为白扁豆并不是简单的食材那么简单,它还是一种药材,具有益气的功效,在《本草求真》里里就有记载,白扁豆吃太多容易出现壅滞。
2、患有疟疾的人不能吃
在《食疗本草》中有记载,含有寒热病的人不能吃白扁豆,而寒热病就是指的疟疾,患者通常体内有虚寒之气,脏腑受到这些冷气的困扰,会出现腹痛、腹胀或者打颤发冷的现象,有这些症状的人,千万不可以吃白扁豆,以免加重病情。
3、不可以和空心菜一起吃
白扁豆不能喝空心菜一起使用,因为白扁豆中富含钙和铁,而空心菜里面含有草酸,如果两者同时食用,这些物质会产生化学反应,导致体内出现一些草酸钙,不仅能够补充钙,还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结石,非常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虽然车前草泡水喝对身体有好处,但是车前草性寒,天天食用易刺激肠胃,使肠胃虚寒、身体虚弱,建议一周平均食用3次即可。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乙肝需要长期服用,大量或长期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可能出现低血钾、血压升高、血钠及体液贮留、浮肿、尿量减少、体重增加等伪醛..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及禁忌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玉米须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玉米须的功效是利水消肿,利湿退黄,清肝利胆,玉米须的作用是治疗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用药禁忌是玉米须无任何副作用,体虚者少用玉米须。
基本概述药名:玉米须
别名:玉麦须、棒子毛、红须麦、粟米
性味:甘、平
归经:归膀胱、肝、胆经
功效:利水消肿、利湿退黄、清肝利胆
主治:预防习惯性流产、妊娠肿胀、乳汁不通、治疗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鼻窦炎、乳腺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0--60g。鲜者加倍。
来源:玉米须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
功效作用1、玉米须治齿龈出血:玉米须50g,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多分钟,1日内作数次饮完,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2、玉米须治急慢性肝炎:玉米须、太子参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眼。有黄疸者加茵陈同煮服;慢性者加锦鸡儿根(或虎杖根)30g同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3、玉米须治尿少、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玉米须、玉米芯各50g,水煎去渣代茶饮。每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
4、玉米须治产后腹痛:玉米须50g,水浸20分钟,后水煎取汁。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服时可每次加入红糖20g。治妇女产后小腹挛痛,服后痛止,且乳汁增多。
5、玉米须治利尿:常用于治疗肾炎浮肿,每天用50--克,水煎服。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可用玉米须,配西瓜子、赤小豆,水煎服。
6、玉米须治止泻:对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特别是水泻,玉米须或玉米芯水煎服有止泻作用。玉米须还有强心、开胃、止喘等作用,它味甘、性平,无任何副作用。
7、玉米须治降压:常用玉米须与野菊花、决明子泡茶,可改善高血压症状。
8、玉米须治劳伤吐血:玉米须。小蓟,炖五花肉服。《四川中药志》
9、玉米须治水肿:玉蜀黍须二两。煎水。忌盐。(《贵阳市秘方验方》)
10、玉米须治黄疸(黄疸性肝炎):玉米须30g,茵陈蒿20g,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7天为1个疗程。
11、玉米须治胆囊炎:玉米须30g,茵陈蒿20g、蒲公英10g,煎汤。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12、玉米须治肾脏炎、初期肾结石:玉蜀黍须,分量不拘,煎浓汤,频服。(《贵阳市秘方验方》)
13、玉米须治止血:玉米须、根、叶可治疗吐血、衄血和尿血。尿血时,玉米须配荠菜花、白茅根各30克,水煎服。
14、玉米须治眩晕:玉米须50g,煎汤代茶,每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
15、玉米须治胆石症(肝胆管及总胆管泥沙状结石,或胆道较小的结石在静止期者):玉米须、芦根各30g,茵陈15g。水煎服,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汇编》)
16、玉米须治利胆:治疗胆囊炎、脂肪肝、糖尿病。常与茵陈、栀子配合应用。玉米须、郁金各50克,水煎服,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糖含量。
17、玉米须治慢性副鼻窦炎:玉米须晒干、切丝,与当归尾干粉混合,入烟斗燃点吸烟,每日5--7次,每次1--2烟斗。(《全国中草药汇编》)
18、玉米须治尿血:玉米须30g,荠菜花15g,白茅根18g。水煎去渣,1日2次分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19、玉米须治咳嗽:玉米须30g,陈皮9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
20、玉米须治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玉米须30--60g,冬瓜子15g,赤豆30g。水煎服,每日1剂,15剂为1疗程。(《食物中药与便方》)
21、玉米须用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可大剂量单用,或与金钱草、茵陈、郁金等配用。
22、玉米须治高血压,伴鼻衄、吐血:玉米须、香蕉皮各30g,黄栀子9g。水煎冷却后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23、玉米须治肾炎水肿尿少:玉米须50g,黄精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4、此外,玉米须还可用于消渴证(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可单用大剂量煎服。若用该品切成短丝,同当归尾粉混和,燃点吸烟,对慢性副鼻窦炎有一定疗效。
25、玉米须治咯血:玉米须50g,冰糖50g,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26、玉米须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岭南采药录》
27、玉米须用于鼻衄,齿龈出血,出血性紫癜等。可与生地、白茅根、黄芩等配伍。
28、玉米须治肾炎、初期肾结石:玉蜀黍须,分量不拘,煎浓汤,频服。(《贵阳市秘方验方》)
29、玉米须治膀胱炎、小便黄赤:玉米须50g,车前子(各包)9g,甘草6g,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30、玉米须治鼻衄、吐血:玉米须、香蕉皮各30g,山栀子9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31、玉米须治风疹块(俗称风丹)和热毒:玉米须烧灰,兑醪糟服。《四川中药志》
32、玉米须用于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以及热淋,小便不利等。前者,可与冬瓜皮、赤小豆、马鞭草等同用;后者,可与车前草、金钱草等同用。
33、玉米须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红肿,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通体困。《滇南本草》
34、玉米须治特发性水肿:即找不到病因的水肿。玉米须50g,大枣5枚,以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可连饮服1个月。
35、玉米须治肝炎黄疸:玉米须、金钱草、满天星、郁金、茵陈,煎服。《四川中药志》
36、玉米须治尿道感染:玉米须15g,金钱草45g,萆薢30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37、玉米须治急性肾炎:玉米须60g,西瓜皮30g,蝼蛄7个,生地黄15g,肉桂1.5g。水煎服,隔日1剂,连服4--5剂,症状消退后,服济生肾气丸,每日2次,每日6--9g。(《全国中草药汇编》)
38、玉米须治糖尿病:①玉米须60g,薏苡、绿豆各3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②玉米须30g,黄芪30g,山药30g,木根皮12g,天花粉15g,麦冬15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年)
39、玉米须预防习惯性流产:在怀孕以后,每日取1个玉米的玉米须煎汤代饮,至上次流产的怀孕月份,加倍用量,服至足月时为止。(《全国中草药汇编》)
40、玉米须治吐血、血崩:玉米须,熬水炖肉服。《四川中药志》
开灵颗粒的主要成分是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牛角、板蓝根、黄苷、金银花。
珍珠母:平肝,潜阳,定惊,止血。治头眩,耳鸣,心悸,失眠,癫狂,惊痫,吐血,衄血,妇女血崩。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疸;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牛角:清凉止血,清热解毒,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痈疮疖肿。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疏利咽喉、消暑除烦的作用。可治疗暑热症、泻痢、流感、疮疖肿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诸药合用共凑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的作用。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症属上述证候者。
如果长期服用的话,会容易导致电解质的异常现象。而且还可能会出现低钾症。所以说车前草使用的时候一定不要长期喝车前草长期服用容易引起头晕,眼花,心悸等,也会出现低钾血症,还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
洋淼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ianbaxie.com/mbjxz/6725.html